EDUCATION

近年來,學習爵士的人口逐漸增加,許多大專院校也開始有了爵士樂社團,以及爵士樂相關的課程。愈來愈多人懂得欣賞爵士樂的內涵,了解即興的樂趣合奏的快感。許多流行唱片開始加入爵士的元素,也因此更多的流行或搖滾樂手透過學習爵士,打開音樂的視野,讓自己的演奏元素更加豐富

人們學爵士或學音樂就跟購物一樣,都想要看到"商品"才願意去挑選購買。因此很多音樂教室或者音樂老師都把自己的課程分門別類,介紹寫的淋漓盡致讓"顧客"們可以有多重選擇,甚至還有"客製化教學"的口號。

許多人連到這個網頁,也是為了要知道 "工作室有提供什麼課程"吧?不過我更想讓大家知道的,是"正確的觀念與想法",實際上它比"這裡提供什麼課程"更加來的重要。

學樂器還是學音樂

“流行樂與爵士樂不是正統的音樂”這觀念普遍存在於很多民眾的心中。
但實際上,流行樂跟爵士樂擁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,國外的音樂學院設立爵士音樂系的比比皆是。那為什麼許多人會有這樣的觀念呢??其中很大的原因是 -- 台灣的非古典音樂教育很糟糕!!

不要以為現在的資訊非常的發達,隨處都可以取得國外的教材,教學網站內的資料也很豐富,唱片與mp3也是很容易買到(或下載到),所以流行與爵士教學在台 灣應該還不錯? 但是我遇過一些樂手,他們看過的教材都比我多,知道的專有名詞有些連我都不知道。但是真的要他們演奏,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。我想原因是,台灣從以前留下的 錯誤觀念遺毒太深了,即使是看國外教材,常常避重就輕忽略掉一些重要的部份。國外的作者寫教材是以國外的環境為國外的樂手設計出來的。所以拿到起點不同的 台灣,由於許多根本的問題或是觀念沒有改正過來,根本無法將教材納為己用。

台灣的流行音樂教學有許多"亂象"。好比:
學了吉他,只會記"指型"卻不知道彈的音是什麼,五線譜也不會看。或是
學了"爵士鋼琴"看到爵士和弦卻不會按,延伸音亂加,無論樂團編制如何或是獨奏,彈的都一樣不會做調整。
學了打鼓,只會打"pattern",卻不知道什麼是歌曲段落,什麼是groove
我也常聽到有人跟我說"啊?你的學生是Sax手,他來跟你學吉他喔?"
或"你學生鋼琴手?你敎他彈鋼琴喔?" 難道不同樂器之間是無法有共同的語言嗎??從以上的許多例子知道,在台灣非古典音樂教育常常都只停留在"學樂器",而沒有完整的"學音樂"。


音樂比你想像中更需要用腦

如果不了解所演奏的音樂有哪些不同層面,將它演奏好需要的是什麼,哪些缺點或錯誤會讓音樂難聽,那練習"樂器"又有什麼用呢??也正因為如此,許多人的學習遇到瓶頸而一直停滯不前。

希望各位能思考
"到底想要學的音樂的是什麼?演奏想要的音樂需要具備的能力又是什麼?而自己缺乏的又是什麼??"

從不同層面去學習音樂,才能夠演奏好你的樂器!!
May the good music be with you!